今年5月,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辉南县石道河镇东兴村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村”称号。这块沉甸甸的“金字招牌”,不仅是对东兴村过往在乡风培育、环境治理等方面卓越成就的至高认可,更是一声嘹亮的奋进号角,激励着全村上下继续深耕文明沃土,扎牢振兴根基,让淳朴和谐的文明新风如春风化雨,滋养人心。
近年来,东兴村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将精神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全村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不断提升村民思想道德素养和乡村社会文明程度。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整治人居环境、发展特色产业——烤鹅厂,东兴村不仅美了“面子”,更实了“里子”,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扎实地实现了塑文明之形、铸振兴之魂的目标。
扮靓乡村“颜值” 绘就生态宜居新画卷
东兴村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全域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与村容村貌提升工程,全面升级改造村内道路、桥梁、休闲广场等基础设施。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东兴村焕然一新,村容整洁美观,人居环境实现质的飞跃。村庄环境日益优美,激发了村民们珍惜爱护家园的内生动力,村民们不仅精心装点自家庭院,更主动将美化行动延伸至公共空间,街巷两侧四季常绿、三季有花,自觉将门前区域划为自家的“护绿责任区”,坚持早晚清扫维护。村民老李闲暇时总会带上工具,义务清理路边花坛里的杂草。这份源于内心的守护热情,极大地分担了村集体环境维护的压力。
筑牢文明根基乡风文明之花遍地开
思想道德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根基。依托“乡风学堂”,东兴村定期邀请村内德高望重、热心公益的乡贤,将孝老爱亲、邻里互助、节俭办事等内容同身边的感人故事结合起来,营造鲜活的宣传氛围。结合“乡音宣讲队”,吸纳退休教师、村两委成员加入,定期确定文明新风活动主题,在村头广场、便民服务中心、农资店铺等人流集中的场所,开展心贴心、互动式分享宣讲,引导村民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青年志愿服务队走进农家院落,发放移风易俗“三字经”宣传页,通过唠家常、讲变化,用本土方言解读移风易俗的内涵、现实意义,鼓励群众争当文明新风的传播者、践行者,让文明新风吹遍村屯角落。2024年至今,开展活动100余场次,惠及群众3000余人,新办简办红白喜事20余场,节约资金10万余元。
做强烤鹅产业 香飘万里助力振兴路
产业发展是东兴村的核心优势。近年来,东兴村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积极筹备资金,新建一座标准化烤鹅加工厂。石道河古法烤鹅肉质鲜嫩、肥而不腻的口感,吸引了众多食客,不仅拉长了肉鹅深加工产业链,还带动村集体年增收5万余元,提供2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18户困难群众发展鹅养殖业,帮助村民实现稳定增收,走上致富之路。
深化民主治理 共建幸福和谐新乡村
在文化繁荣发展的同时,东兴村将民主管理深度融入乡村治理血脉。村党组织坚持完善村民自治机制,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每月定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从巷道亮化工程到合作社分红方案,所有重大事项必经“村民提、代表议、大会决、全程晒”四步流程,实现村务决策阳光透明。创新打造“炕头议事会”——村干部每周轮流走进农家院落,坐在村民炕头上倾听心声。三年来通过“炕头议事会”收集建议186条,解决民生问题120余件,真正践行了 “大事共商、小事互谅、难事同解”的治理理念。法治建设同步推进:法律顾问定期驻村答疑,调解室成功化解邻里纠纷98%以上;“平安网格”体系实现矛盾早发现、早干预。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跟踪项目资金,微信群里“晒账单”,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如今的东兴村,文明之花处处盛开。红色历史的传承、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完备的阵地设施、蓬勃发展的产业以及高效的乡村治理,共同勾勒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振兴画卷,展望未来,东兴村将继续秉持文明发展理念,乘风破浪,续写辉煌篇章。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吕东斌
实习记者 刘昕悦
图片来源 通化市委宣传部、辉南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