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末的长白山南麓,通化县光华镇的万亩蓝莓种植园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收获时节。一株株蓝莓树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果实,宛如一颗颗镶嵌在绿叶间的蓝宝石,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采摘工人穿梭其间,灵巧的双手在枝叶间翻飞,将成熟的果实轻轻摘下,放入身旁的采摘盒子中。
据了解,通化县光华镇位于长白山南麓腹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蓝莓种植提供了绝佳条件。这里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肥沃的黑土地富含有机质,加上清澈的哈泥河水灌溉,孕育出的蓝莓不仅个头饱满,更以甜度高、果香浓郁而闻名。种植园技术负责人介绍,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创新采用蜜蜂授粉等生态种植技术,使蓝莓的品质和产量得到显著提升。
从田间到餐桌,蓝莓的旅程充满了现代农业的智慧。在禾韵农业的加工车间,分选线高效运转,新鲜蓝莓经过清洗、分拣、包装等多道工序的精加工处理。这些"浆果明星"随即通过冷链物流系统,最快当天就能出现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各大商超,让消费者及时品尝到新鲜蓝莓。除鲜果销售外,通过精深加工制成的果干、果汁等系列产品也深受市场青睐。
光华镇的蓝莓产业实现了从单一农产品到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目前,当地已构建起"一核引领、两区支撑、三线延伸"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以种苗研发中心为产业核心引擎,重点打造有机种植示范区和精深加工两大功能板块,同时布局全国营销网络、覆盖全域收储的仓储物流线路以及配套休闲康养的旅游线路三大延伸链条。这一创新模式不仅实现了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更通过标准化管理、品牌化运营,推动蓝莓产业向特色化、集群化方向迈进。
通化县光华蓝莓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素刚介绍:"我们采取'合作社+企业+土地入股分红'的创新模式,既让村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稳定收益,又为他们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参与蓝莓种植的农户年均增收可达5万元。"
在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光华镇蓝莓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全镇已培育47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建成标准化蓝莓种植基地9000余亩,带动周边村民就业6000人,通过构建"种植-采摘-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全镇蓝莓产业总产值达到5亿元。
对于未来发展,通化县光华镇党委书记庄宏伟在接受中国吉林网采访时表示,"结合全镇正在编制的'十五五'规划,我们将继续对蓝莓特色小镇进行提档升级,扩建标准化有机蓝莓种植基地,助力蓝莓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吕东斌
实习记者 刘昕悦 文/摄/视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