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和煦阳光在通化市东昌区的山水田园中流转,水果、蔬菜的鲜甜交织成一首田园诗。随着“五一”假期临近,在通化市东昌区各乡镇的阡陌之间,一场场关于味蕾与心灵的邂逅正在酝酿——这里不仅仅是果蔬的丰收季,更是一幅乡村振兴的立体画卷徐徐展开。
生态农业绘就丰收图景
在金厂镇三合绿色农业种植园,红绿相间的蔬菜宛如大地调色盘,成串的柿子晶莹饱满,翠绿的黄瓜挂满藤蔓,清新的瓜香扑鼻而来。“黄瓜生长周期短、采摘期长、种植成本相对较低且经济效益可观。我们村的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种出来的黄瓜口感脆嫩、清甜,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种植园负责人邵艳国笑着介绍说。当前正是黄瓜采摘期,农户每日将新摘的黄瓜一根根整齐摆放、装箱,运送至集中收购点。一根根青翠的黄瓜,变成村民增收的“致富瓜”。
特色种植铺就振兴之路
走进环通乡宝通桃园的温室大棚,满园的桃树郁郁葱葱,一颗颗色泽鲜亮红润的油桃挂满枝头,沉甸甸的压弯了树梢,空气中弥漫着甜美的果香。桃园负责人秦泽宝边疏剪枝叶边介绍说:“桃园现有桃、葡萄、杏、李子、苹果、鸡心果等6种水果和各类蔬菜10余种,300余棵桃树享受着数字化精准照料,油桃口感脆甜爽口,果核与果肉容易分离。”通过手机监测,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跳跃闪烁,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科技在此完美交融。
农旅融合绽放幸福之花
来到江东乡横道子村蓝莓、草莓采摘园,一串串“蓝宝石”“红宝石”点缀枝头,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果香。园区采用“温室大棚+水肥一体化”的高效栽培模式,精准控制水肥供给,实时调控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为蓝莓、草莓打造出最适宜的生长环境,确保蓝莓、草莓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我们全家已经连续三年选择乡村采摘作为五一保留项目,从枝头到舌尖只要一小时,这才是假期的正确打开方式。”正在采摘蓝莓的李先生表示。
随着消费需求升级,这种“微度假+深体验”模式正成为城市近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开始注重品种改良和体验优化,让传统农业焕发出新生机。
产业发展,既是带动农民增收的主要抓手,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下一步,东昌区将立足当地资源优势,以产业促就业、以发展促振兴,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走出一条特色种植助推乡村振兴的“致富路”。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吕东斌
图片来源:东昌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