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4月27日,吉林省首个非遗学院——通化师范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在通化师范学院医药健康产教融合楼揭牌成立,学院将开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工作新篇章。
通化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郑伟峰和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朱红共同为通化师范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揭牌。
仪式上,通化师范学院与通化市相关部门、相关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现场还向与会人员展示了高跷秧歌、唢呐、舞蹈等富有地域性、民族性的节目。
通化师范学院自20世纪80年代起,便开始开展长白山区民族民间文化的发掘、研究与传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收获了累累硕果,从非遗学跻身省级新兴交叉学科,到构建全校“一生一技”课程体系,特别是率先定义了长白山满族剪纸概念,并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非遗学院成立揭牌的同时,作为此次活动重要板块的《从黑土地到联合国——长白山民间艺术当代作品展》同时开幕,展览以长白山民间艺术为核心,通过“先行”“物化”“传承”三大展区,全方位呈现长白山民间艺术从起源、发展到走向世界的实践探索历程。
展览参观结束后,学院特邀请策展人、学者萧煌做题为《长白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建构与产业升级》主旨讲座,邀请中央美术学院燕郊校区美术馆馆长吴守峰做题为《历史名画中的五色》主旨讲座。两位学者分别就非遗学术与产业发展路径、历史名画中的色彩密码等课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四十余载风雨砥砺,非遗之路绽放繁花。多年来,通化师范学院为长白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研究和保护传承注入澎湃动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的成立,是学校顺应时代发展大势、深化非遗教育与研究的关键一步。今后非遗学院将整合优质资源,汇聚专业人才,构建更为完备的非遗人才培养体系,为非遗的传承与创新培育更多专业力量。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吕东斌
图片来源:通化师范学院